拿料理跟旅行有關的建築物作比較的話,我想,公車候車亭差不多可以算是蛋炒飯等級的吧。
目前分類:旅行與建築 (8)
- Apr 22 Mon 2002 22:03
在台北市街頭 巧遇理查邁爾
- Apr 15 Mon 2002 21:51
諾曼福斯特的上升運動:香港國際機場
- Apr 08 Mon 2002 13:37
卡拉特拉瓦的脊柱美學:畢爾包步道橋
- Mar 18 Mon 2002 21:34
飛行所需的造陸運動:大阪關西機場
- Mar 09 Sat 2002 21:43
玩時尚:飆建築:名牌旗艦店
購物是旅行的起源之一。把甲地才有的東西運送到乙地去,如此直接的理由,就算在廿一世紀,也讓旅行變得絕對且必要。特別是在這個消費者取向猶如道德準則的年代,以巧思與質感在眾多日常耗材中脫穎而出的名牌精品,更是吸引各地的拜物教徒遷徙朝聖的重要原因。
同樣是旅行端點之一的建築,則已漸漸脫離了純粹的功能性設計,而提升為講究整體建築空間的藝術。這兩個同樣講求巧思與質感的領域,晚近有愈來愈緊密結合的趨勢。早先有川久保玲紐約雀兒喜分店,顧客得通過鋁箔隧道進入一個動線流暢、卻無法窺見全貌的商店,完全切中購物狂對意外驚喜的渴求。至於以「龍捲風」來讚譽建築師法蘭克.蓋瑞(Frank O. Gehry)的三宅一生,則乾脆把蓋瑞一座兩層樓高、有如風捲殘雲的巨型鋼板雕塑,放進他在紐約哈德遜街119號的旗艦店內。
同樣是旅行端點之一的建築,則已漸漸脫離了純粹的功能性設計,而提升為講究整體建築空間的藝術。這兩個同樣講求巧思與質感的領域,晚近有愈來愈緊密結合的趨勢。早先有川久保玲紐約雀兒喜分店,顧客得通過鋁箔隧道進入一個動線流暢、卻無法窺見全貌的商店,完全切中購物狂對意外驚喜的渴求。至於以「龍捲風」來讚譽建築師法蘭克.蓋瑞(Frank O. Gehry)的三宅一生,則乾脆把蓋瑞一座兩層樓高、有如風捲殘雲的巨型鋼板雕塑,放進他在紐約哈德遜街119號的旗艦店內。
- Mar 04 Mon 2002 21:38
卡拉特拉瓦的織布機:法國里昂機場與TGV車站

法國第三大城里昂(Lyon),在歷史上曾扮演著一個非重要的地位──它是絲路在西方的終點。商旅越過沙漠、高山、荒原、惡水,才能從遙遠的中國,運來比黃金還要珍貴的蠶繭,在這裡織成綢緞,為身著綾羅綢緞的王公貴冑錦上添花。
- Mar 01 Fri 2002 21:58
諾曼福斯特的玻璃蠕蟲洞:畢爾包地鐵

愈來愈多的建築師喜歡使用大量的玻璃建材,不僅是因為它質輕和易塑的特性;可透光的玻璃讓人們既可以看見物體原來的面貌,又不會直接觸碰和損傷它。這種似有似無的距離所帶來的安全感,讓玻璃在特別需要傳統與現代對話的場合,發揮不少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