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y 30 Fri 2008 11:44
ANZAC DAY Photo Parade 1
- Apr 26 Sat 2008 16:23
ANZAC DAY
- Apr 14 Mon 2008 13:33
地球日與溫室效應
- Apr 11 Fri 2008 18:12
消失在城市裡
貓原先一誰直有賴鄰居牌好心網路才能上網,結果兩天前鄰居忽然無預警消失了──我知道我知道,我應該感謝沒有電信警察無預警找上門來──加上住處附近手機訊號微弱,所以等於處在跟外界完全失聯的情況。所以眾家親朋好友真是對不住了,貓咪的網路人生相談室只好暫時關閉;這兩天如果要找貓,請email給我,我去上學時會收信。至於網誌什麼時候能更新,就得再碰碰運氣了。
- Mar 29 Sat 2008 20:11
賒華生活之三:水餃換龍井
貓現在唸的這個科系裡,澳洲本地學生大概不超過10個人,其餘1/2可以確定都是來自中國,然後全世界瓜分其他的1/2人數。同學們大多二十出頭,由於年齡差距過大,所以除了一起做小組作業的人以外,貓跟同學很少往來,最多最多,也就是上課前下課後寒喧兩句。
- Mar 27 Thu 2008 16:03
賒華生活之二:50歲換煎茶
- Mar 25 Tue 2008 19:22
賒華生活之一:乳溝換檸檬
- Mar 20 Thu 2008 08:21
北印度文?這啥咪碗糕?
दो यू क्नो थे पोपुलेशन ऑफ़ इंडिया ?
上面這一行是Google Blog音譯編輯器把羅馬字自動顯示成聲音相似的北印度文,有趣的是,這個音譯功能可以選擇的印度文字種類多達五種。看起來真是有如花紋蕾絲般美麗得讓人難以理解。
上面這一行是Google Blog音譯編輯器把羅馬字自動顯示成聲音相似的北印度文,有趣的是,這個音譯功能可以選擇的印度文字種類多達五種。看起來真是有如花紋蕾絲般美麗得讓人難以理解。
- Mar 17 Mon 2008 21:27
咖啡色的華山
華山之於許多斗六人、雲林人,甚至是隔壁的彰化或嘉義人來說,郊山性質多於其他,而且因為上山路線單純──僅有一條主要鄉道蜿蜒貫穿:東上西下或是西上東下,很難迷路──過去是附近小鎮居民週末早起健行的熱門去處。
想當年唸初中的小貓在初二寒假必須參加的學校冬令活動,就是到華山國小去露營一週,實習童軍技能。彼時華山居民多為農家,相隔甚遠,最熱鬧的就是華山國小前到華山派出所前那段大概15公尺長的馬路,依稀記得有雜貨商店兩家。山上的農家當然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派出所前的紅色燈泡還是附近一帶入夜之後唯一的照明。白天看上去平凡無奇的山路,到了半夜的試膽活動就變得神秘難解起來,是讓貓敬畏山的起點。記得冬天那個時節因為是嘉南平原霧季,水氣若稍微重些,像華山這種高度的丘陵就不免下起稀疏的小雨。得自己動手扎營、橫柴舉灶的童子軍活動,經常都以泡水收場。不過前後期校友有機會聊起來華山那地方,還是個非常山林體驗的美好回憶。
想當年唸初中的小貓在初二寒假必須參加的學校冬令活動,就是到華山國小去露營一週,實習童軍技能。彼時華山居民多為農家,相隔甚遠,最熱鬧的就是華山國小前到華山派出所前那段大概15公尺長的馬路,依稀記得有雜貨商店兩家。山上的農家當然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派出所前的紅色燈泡還是附近一帶入夜之後唯一的照明。白天看上去平凡無奇的山路,到了半夜的試膽活動就變得神秘難解起來,是讓貓敬畏山的起點。記得冬天那個時節因為是嘉南平原霧季,水氣若稍微重些,像華山這種高度的丘陵就不免下起稀疏的小雨。得自己動手扎營、橫柴舉灶的童子軍活動,經常都以泡水收場。不過前後期校友有機會聊起來華山那地方,還是個非常山林體驗的美好回憶。
- Mar 16 Sun 2008 16:25
掉落在大洋路
- Mar 13 Thu 2008 19:58
溫州街巷內肉圓
首先聲明,從斗六來的人對肉圓是很挑的!在貓小時候,斗六鎮上有三家肉圓攤子,各有特色,但是唯一的共同點就是不放多餘的食材,例如香菇、栗子,甚至是香氣更甚新鮮竹筍的筍乾。這些食材太喧賓奪主,一加下去就立刻品嘗不出豬肉和粉皮原有的鮮甜。所以離鄉背井數十年,最難受的是在異地吃不到家鄉口味的肉圓。
除了鄉情驅使貓討厭鄰居的彰化肉圓、北斗肉圓之外,清蒸肉圓也是貓比較敬謝不敏的──雖然貓也曾經吃到真的很好吃的──但是大多數的清蒸肉圓粉皮蒸到一挑就爛開來,很難不讓貓聯想到其他傷風感冒時才會出現的東西啊!撇開個貓偏見不談,這幾年全台灣的小吃已經進入合縱聯橫的新局面,即使是在不同的地點吃小吃,都很有可能吃到同一座中央廚房生產出來的產品。因此口味也差不到(當然也好不到)哪裡去。
除了鄉情驅使貓討厭鄰居的彰化肉圓、北斗肉圓之外,清蒸肉圓也是貓比較敬謝不敏的──雖然貓也曾經吃到真的很好吃的──但是大多數的清蒸肉圓粉皮蒸到一挑就爛開來,很難不讓貓聯想到其他傷風感冒時才會出現的東西啊!撇開個貓偏見不談,這幾年全台灣的小吃已經進入合縱聯橫的新局面,即使是在不同的地點吃小吃,都很有可能吃到同一座中央廚房生產出來的產品。因此口味也差不到(當然也好不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