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魷魚嘴的位置很難說明,有買過整隻花枝或章魚回家煮的人就會知道,把觸鬚翻開來,正中間往裡用力擠,就會擠出一小顆肉球,把它剝開來裡頭是兩三片尖尖的軟骨。花枝章魚的肉質都已經很有嚼勁,但最堅韌的部分就屬這裡;這顆小肉球就是魷魚嘴啦!

曬乾的大魷魚有一種特殊的香味,我家還住南部時,冬天的時候把魷魚乾剪成條狀、用清水泡軟,加上當令的冬筍和蒜白切段,一起放進砂鍋裡煮,湯清味甜,雖然簡單但滋味之好,讓人回味到夢裡也會笑。曬乾的魷魚嘴滋味更濃,不過也更難泡軟,一般的家庭應付三餐通常都沒法子費工到此地步。
不過斗六的媽祖廟新興宮旁,有一家招牌是綠底紅字的嘴吃嘴魷魚嘴羹,就是把曬乾的魷魚嘴發泡鬆軟後,再加入羹湯裡去煮。不就是魷魚羹嘛,可這碗就不一樣!斗六附近的古坑、竹山、林內等鄉鎮都多丘陵,遍植竹林,所以一年到頭新鮮的竹筍不虞匱乏,魷魚的鮮香加上竹筍的清甜,加在勾芡的羹湯裡融為一體,簡直渾然天成。
 

吃魷魚嘴真的要練過,把十元硬幣大小的魷魚嘴整顆放進嘴裡,然後用舌頭在齒間前後擠挑,把肉一絲絲地剔除淨盡後,再把軟骨完整的吐出來,才是正道。如果有人邊吃邊呸,不消說,絕對是沒經歷過這種「舌戰」的菜鳥。

我第一次吃魷魚嘴羹是在唸高中的時候,跟著那時家人眼中的損友去的,那時嘴吃嘴還只是一個擺在媽祖廟棚子下陰暗角落裡的無招牌小攤。雖然說有時我也不免覺得這位大姐是損友的時候居多,但是看著她把魷魚嘴送進口中,緊跟著就是乾乾淨淨的軟骨吐出來、整整齊齊地放在桌上堆成一落,光是想像她舌頭靈活的程度,就打心底佩服得不得了。此姝後來考進輔大法律系,畢業後進入相關領域工作,多年沒有聯絡,猜想應該還在靠口舌維生,實在適得其所哩!
 

其實嘴吃嘴斜對面還有一家嘴大王也賣魷魚嘴羹,聽說是師徒分家打對台,而且店面更大。我覺得羹喝起來比較甜的嘴大王致力於企業化經營,全台已有數家分店。台北市只在台北大學城區部圍牆外看到一個小攤子,但只吃了第一口就想放下筷子奔回斗六。不過我回小鎮還是習慣去老店,因為發泡魷魚嘴的方法不一樣,有時裡頭的軟骨還沒咬開就碎去,或者是用舌頭挑到最後才發覺魷魚嘴最核心的肉沒泡軟,真的會讓人感慨空有一身好本領。
 
小鎮雖然是雲林縣治,但舊市區幅員不大,僅此一家的媽祖廟在東市場邊上,老店地址在斗六市中正路56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uocat 的頭像
    kuocat

    A Drifter's Destiny 旅人城郭

    ku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