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通霄苑裡地區的漁港,有如觀看整部台灣西部海岸的漁港發展史,由於發展得早,歷經台灣數度產業革命的漁業,盛極而衰的落寞,總是讓人在懷舊的同時,又帶著些許惆悵。

從今天的通霄鎮白沙屯到苑裡鎮大安溪北岸,在清朝通稱作蓬山的這塊區域,是苗栗地區開發較早的鄉鎮。由於有平原、丘陵、溪流和海港,蓬山一帶的產業發展也呈現十分多元化的現象。

這裡最早的捕魚作業,應該要算是石滬。在現在通霄鎮的白沙屯,還留有部分的石滬。漲潮的時候,魚群隨著潮水游入漁人在岸邊築起的石滬裡,退潮的時候,漁人便可以輕易地撿拾漁獲。除此之外,另一項典型的看天吃飯的作業方式:牽罟,過去也相當普遍。

苑港停舟


至於位在苑裡溪出海口的苑港,清朝的時候,一度是台灣中部能夠直通澎湖、淡水的重要商港;清代苑裡的文人蔡相,曾經賦詩形容「苑裡八景」之一的「苑港停舟」:
苑港重開水道平,停舟如蟻穩干城。
綠楊堤外帆斜捲,青草渡邊纜自橫。
野店山橋沽酒客,風晨月夜踏歌聲。
也知蜃市從茲盛,萬里梯航頌太平。

從詩人的眼裡看去,不難想像過去苑港桅檣林立的熱鬧光景。但是隨著溪流沖刷、泥沙淤積的結果,苑港漸漸地變成只能泊靠排筏的候潮港。捕魚的方式,也從漁船改成吃水較淺的竹筏。現在竹子不易取得,加上塑膠工業發達,竹筏也全數在歷史中退隱,由加裝著柴油馬達的塑膠筏追逐著潮汐。

通苑海濱

位在通霄溪出口的通霄漁港,命運和10公里外的苑港幾乎一模一樣:變動不定的潮汐、逐漸淤積的港口,通霄港和苑港走入一模一樣的歷史。
但嚴格說起來,通苑地區是漁業休閒觀光化的開山始祖。以通霄港為例,15年前政府便成立通霄海水浴場;在海岸解嚴之前,每年夏天都吸引了大批遊客前往。然而在國內各種主題遊樂區興起,加上解嚴後,民眾到海灘嬉戲已不受限制,因此通霄海水浴場初時創造的親水人潮,不到數年便已退燒。

3年前,通霄海水浴場又重新改裝,轉型成西濱海洋生態教育園區,配合國人旅遊喜好以及保育觀念的提升的作法,又為這個地區的漁業帶來另一線生機。生態園區結合住宿、水上活動及生態展示等多角化的經營,讓民眾除了在沙灘上戲水外,又有更多休閒項目的選擇。此外,假日遊客眾多,園區會請通苑一帶的漁民擔任救生員,駕船筏在海上注意戲水遊客的安全。園區的餐廳也直接向漁民購買現撈海鮮,並代客安排牽罟活動。這些做法,也間接地幫助了漁民生計。

另外,在農委會漁業署的規劃下,苑港也設置成觀光漁港,極力想要從傳統漁業的困境中掙扎出來。漁獲雖然有限,但是在苑港活動中心的餐廳中,每天只供應現撈海產。到這裡最大的特點是沒辦法事先點菜──今天早上漁船撈到什麼,餐桌上就出現什麼,保證新鮮!

至於轉型後的苑港觀光漁港是否能夠如漁人所願,帶來源源不絕的觀光人潮,答案還未可知。或許這就如同苑港活動中心內每天看漁獲不同所推出的現撈海產一般,令人期待。


漁港人情舊事

在通苑漁會已經50年的陳吉定,目前負責管理苑港觀光漁港活動中心。年輕的時候,陳吉定收購漁民捕回來的魚苗,然後賣給南部的養殖業者。「不過,從海裡撈回來的魚苗,孵化率不到10%,現在科技進步啦,人工培養的魚苗比較健康,早就沒有人在做賣魚苗的生意啦!」

陳吉定回憶起40多年前,苑港的漁民為了製補竹筏,多把漁獲挑到7公里外的錦山山腳去賣,賣得的錢再買了又長又大的竹筒回去。由於來回都負載重物,十分辛苦。當時地方便興建了一條輕便車軌道,以台車往來山腳和苑港。一部台車大約可以坐8~10人,每人收個兩、三角錢,就可以坐在車裡被推往目的地。這條輕便車道,可說是漁港和市街最重要的聯繫。

幾十年過去,輕便車不見了,竹筏也被塑膠筏取代,時代前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犧牲了自然環境。受到溪流上游工廠排放的廢水污染,加上捕漁工具進步、過度捕撈的結果,使得近海魚源枯竭,漁家的生計大不如前。陳吉定說,塑膠筏的作業範圍大概只有3海里,過去一條竹筏出海,滿載而歸的話,大概可以賣得六、七萬元;現在出海一整天撈回來的魚,可能只賣2、3,000元,連油錢都不夠。

老一輩的討海人一想到未來,只是無言的搖頭嘆息;年輕一代的漁民則開始嘗試經營海釣船,從流刺網改成一支釣,希望以鯛魚、石斑等高經濟價值的漁獲來突破西部傳統漁業的困境。

苑裡名產:魚丸、白蝦 

老一輩的苑裡人說,苑裡特產鯊魚,肉質甜美又有黏性,做成魚丸最好吃。苑裡鎮上有六家魚丸老店,最有口碑的要屬進記、王記和鄭記。近來通苑漁會也在輔導魚丸生產,真空冷凍包裝的魚丸原則上只供大宗批發,消費者想要零買,只有在苑裡觀光漁港活動中心有售。

除了魚丸外,近來有一群年輕人結合生物科技和環境工程,在通苑一帶的海岸從事白蝦養殖,亮眼的成果,也為這個地區的漁業帶來另一線曙光。其中,原本學政治、這幾年才投身養殖業的蘇孟光說,不管在養殖池的選擇、優質蝦苗的選購,甚至是養殖過程,他們都盡力透過科學的方法去控管。成本雖然比傳統養殖業高上10倍,但蘇孟光表示,這是為了突破看天吃飯的觀念。去年,肉質甜美的白蝦大豐收,就是一項證明。未來蘇孟光希望這種結合產業和學界的作法,能夠在地方養殖業推展開來,在不加重自然環境的負擔下,漁家都能豐收。下一步,他們還想要為白蝦申請認證,為通苑地區的水產再添一項品牌。

苑裡老街藺草香

在清光緒年間名噪一時的「苑裡八景」,雖然已經經過100多年,仍然是探訪苑裡地區歷史的重要參考。苑裡八景包括:
沙墩觀魚(今通霄白沙屯)、
高寮望海(今望高寮秋茂園)、
虎嶼聽濤(今虎頭山)、
苑港停舟
蓬溪晚渡(今房裡溪)、
火焰夕照(今火炎山)、
滴水流甘(今火炎山西方約500公尺的大坑口,舊時有泉水湧出)、
田寮早穫

不過,除了火炎山的夕陽和綠意盎然的田寮以外,其餘的景觀大多不復當初。

除了苑裡八景外,現在的房裡活動中心周邊,還留有咸豐年間興築的房裡土城堡舊址。其中,供奉天上聖母的順天宮已有近300年的歷史;記載道光年間,官府在房裡溪設置渡站、供民眾免費渡溪的義渡碑,一度被當成水溝蓋之用,後來當地人重新發掘出它的歷史意義,移置在順天宮前;可惜的是,房裡古城的東西南北四個城門早已不見蹤影,現在遊客只能憑著舊址上的紀念碑去想見當年。

通苑地區也是藺草編織的發源地。歷史最悠久的振發帽蓆行還在天下路上,這也是苑裡老街保存狀態最佳的地區。藺草曬乾後以編織成草帽、竹蓆、座墊等實用的家用品,不過隨著時代變遷,這項手工藝已經不復往日興盛,只有地方有心人士,積極地將藺草編織的實用功能,提升到藝術創作的領域。藺草淡淡的乾草香,還在古意盎然的老街上蔓延著,是午後散步的好去處。

◆通苑漁會可代安排機關團體30人以上的牽罟活動,僅需自付租船費。電話:(037)861171。苑港觀光漁港活動中心電話:(037)865806。

◆由台61線西濱快速道路轉進出水路到苑港漁港前,會經過當地木雕藝術工作者劉茂龍設立的心雕居,展示深富原住民風味的木雕創作。入園免費,並可免費教導雕刻,電話:(037)869825。

◆通霄西濱海洋園區就位在鐵路海線通霄站旁,步行約5分鐘,代辦露營、烤肉、牽罟等活動。牽罟連租船、漁具等,2小時費用5,000元。電話:(037)761777。

◆苑裡藺草編織DIY體驗,地點在苑裡鎮房裡活動中心,目前僅供團體在假日預約,每人材料費用約50元。預約電話:(037)865221。

原始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