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總是晴雨未定。在山間,飄浮在晴空中的白雲,不一會兒就悄悄攀住山巔;灑下來的細雨,又隨即在陽光下蒸騰成一股溫潤的氣味。被阿玉山、紅紫山、筆架山、三針後山和紅柴山所環繞的雙連埤,時而倒映山色,時而薄霧掩面,山與水之間,彷彿情人一般濃情繾綣。

跟著宜蘭社區大學講師邱錦和,踩著農家菜畦邊緣的鬆軟田埂往湖區探去,不一會就被一堵蘆葦高牆擋住去路。「我是噶瑪蘭人,小時候我們都是找這樣的東西來玩。」邱錦和從袋裡掏出小刀,削下一支又高又長的開卡蘆,中空的蘆葦從節間切段,稍加變化長短,就變成一把排笛。

開卡蘆是水域的限界,拔地2公尺高的蘆葦叢後面,就是涵養著許多水生動植物的雙連埤。我試著癟起嘴來吹氣,不過只能吹出單一的嗚嗚聲,不意還驚起一隻在芒草間築巢的鷦鶯。在熱鬧的蛙鼓鳥鳴中,單純的蘆笛格外有一種樸實的趣味。

雙連埤顧名思義就是兩座由溝圳相連的埤塘,占地約18公頃。走一趟碎石鋪成的環湖小徑,快的話,大約要一小時。當地人也叫這裡姐妹埤。妹埤已經陸化,被農戶用來種植有機紅菜。姐埤仍有活水從附近山區注入,並且孕育了80科、202種植物,其中還包括水社柳、鬼菱、日月潭藺、蓴菜等稀有品種。光是水生植物的物種數,就占全台1/3,豐富程度直讓研究單位和保育團體驚豔不已。

至於動物的部分,雙連埤也十分可觀。由於山澗清澈未受污染,隨手在溝渠裡一掏,多的是野生的田螺、蛤蜊,甚至還有在台灣已經絕跡近70年的青將魚優游其中。到了夜間,才20幾位居民的雙連埤更是賞蛙、找蟬蛻、觀星的好場所,運氣好的話,還可看到出來覓食的穿山甲。

不知道怎麼的,這座在保育人士眼中,是一朵浮在群山中青色蓮花的雙連埤,很難讓人覺得它是一個「清靜」的所在。過去的「人定勝天」觀念,讓無法為人所利用的野地似乎成了敗德的同義詞。然而就是看來荒蕪、沒有人力介入,才能呈現出大自然原有的面貌。

山陵帶來活水,湖泊孕育了生物,蟲鳴蛙噪的雙連埤並不是一潭無用的死水,反而是聆聽天籟最好的座席。

草毯變浮島

除了豐富的溼地生態,雙連埤有趣的地方還在於它總是在改變中。

雙連埤位於海拔高度約460公尺的山谷中,是一座堰塞湖。湖水深約3公尺,但在底部有一層深不可測的腐植質。靠著這些肥沃的腐植質,浮在水面的水生植物彼此援引生長而形成草毯、浮島的現象,並吸引了紅冠水雞等水鳥在其間築巢。

千百年來的水草堆積,雙連埤最大的一塊浮島面積竟有一座足球場大,厚約2公尺,走上去只覺得厚厚的草毯承載著人和天地的重量,腳底微微滲出水來,卻沒有下沉之虞。

每年夏天,開著小花的鬼菱把湖面鋪成一片紫紅色,風或雨來,綠色的浮島便在紫氣中漂動。有時候還會與其他浮島或是湖岸接壤。而到了颱風期間,在風雨中漂移的浮島不但會改變形貌,甚至連其上的植物群都在風雨助力下重新洗牌、生長,十分特別。

邱錦和 雙連埤的保母

為台灣特有生物中心從事雙連埤的水生植物調查的邱錦和,前後已有7、8年了,之前他只是眾多喜愛登山的人士之一。直到賀伯風災後,熟悉當地地形的邱錦和陪特有生物中心的研究人員進行松羅湖植物調查。耳濡目染40天後,本來登山會拿著開山刀一路砍劈上山踏查的邱錦和,後來眼睛所見的,盡是守護台灣的森靈,手裡的刀子再也揮不下去。

現在邱錦和也在荒野保護協會擔任解說工作。受宜蘭縣教育局的委託,荒野保護協會將已廢校的大湖國小雙連分校改為雙連埤生態教室。在雙連埤進行自然體驗時,必須先在這裡了解自然條件,然後才能出發周週邊去進行戶外活動。小小的學校裡還準備了通鋪,大概可以容納四十個人。這樣的限制與其他生態旅遊地點比較起來,顯得更嚴苛,但荒野有更深層的想法。

「抱著非要看到什麼不可的想法去從事生態旅遊,其實是很偏頗的態度。如果能花3天的時間,在一個定點仔細觀察,融入整個自然的環境當中,我覺得才是一個比較正面的生態旅遊的做法。」邱錦和說。因此生態旅遊應該要設定更高的門檻,不但能讓人更不突兀地融入環境之中,更表達出人對自然的尊重。

 
◆雙連埤必體驗:環埤自然體驗;夜間生態觀察;試吃山茼蒿、水芹菜等天然無污染野菜和有機栽培紅菜;三針後山健行鳥瞰雙連埤全景。

◆從宜蘭市區走台9甲線,經內員山、圳頭可抵雙連埤,路程約18公里。過雙連埤續往前行可達福山植物園。不過,台9甲線自53公里以前都是單線雙向通車,不利大客車通行。

◆宜蘭地區天氣多變,加上雙連埤為低海拔溼地生態園區,除自然觀察用的筆記、放大鏡、望遠鏡等配備外,最好穿著雨靴,並記得攜帶雨具。

◆雙連埤已由宜蘭縣教育局規劃為溼地生態教育園區,並委由荒野保護協會負責受理全國各國中小學以及各界的自然體驗活動。荒野保護協會洽詢電話:(02)29303193。

原始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