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火炎山下,黃色的油菜花正開得燦爛,陽光一照射,襯得多紅土的火炎山竟彷彿燃燒起來一般。這也是火炎山得名的由來,它也是苗栗縣三義鄉與苑裡鎮的分界。由於有了這座天然的阻隔,也因此過去苗栗山海地區的交易往來,都必須翻越火炎山。

循古道登頂  西海岸盡收眼底 

火炎山主峰高度約海拔600公尺,南隔大安溪和台中縣的后里鄉遙遙相望,是台灣西部沿海紅土台地中的一段。根據調查,火炎山是經過劇烈造山運動之後,從大安溪河床隆起,因此岩層是在厚厚的礫石層間夾著薄層砂岩,十分脆弱。由於風化、侵蝕作用不斷,望上去山峰稜角銳利,無水的深谷溪床卻滿布卵石。從苑裡的社苓坑開始走,香茅拓墾古道一開始就有些坡度,加上土石鬆軟,走起來有些費力。不過沿途還可以發現先民利用礫石堆成駁崁,在坡地上種植香茅、番藷等作物的遺蹟。

目前這裡是林務局的林班地,穿過一大片人造油桐林後,往右方有一座突出嶺,因為坡度險陡,當地暱稱「跌死猴」。不過站在「跌死猴」不到半坪大的端點,整個大安溪沖積扇平原、鐵砧山盡收眼底,天氣晴朗的時候,還可遠眺台灣海峽,視野十分開闊。

林相複雜 動物生態豐富

再往前走,由馬尾松林形成的百松坡,就是火炎山的溝脊稜線。火炎山擁有台灣地區面積較大的原生馬尾松林,而且生長在峭壁上的松樹,還會不斷因為土質鬆軟而隨著礫石崩落,形成一種動態演替平衡,相當特殊。

過了百松坡一路往東下坡,經過三義垃圾掩埋場到伯公坑,全長約7公里。除了馬尾松,火炎山還有數量頗多的相思樹、楓香、烏臼、大頭茶等闊葉林和多種蕨類植物。由於闊葉林植物種類複雜,也造成這個區域的動物資源十分豐富。除有數量眾多的台灣獼猴,紅嘴黑鵯、綠繡眼、小彎嘴、山紅頭等也很常見。在台灣高度開發的低海拔地區裡,火炎山毋寧是一座難得的生態教室。


香茅古道今昔

由於火炎山的地質景觀相當脆弱和特殊,在1986年6月已經依法公告成立火炎山自然保留區,由林務局負責經營。在保留區的東南角沿主稜線而上的步道,就是過去連絡三義和苑裡的古道。根據地方文史工作者的調查,最早苑裡一帶的平埔族人前往現在鯉魚潭一帶時,就是利用這條山徑。清代,漢人進入苑裡墾殖,火炎山上的山徑已成為往來內山的主要道路。

到了日治時期,為了繁榮地方,日本當局特別設置了獎勵辦法,鼓勵農民到大安溪沖積而成的苑裡平原開墾溪埔地;因而吸引了不少三義地區的居民越過火炎山,前往濱海地區尋找生機。因此原本的山徑,變成了三義與苑裡間的通勤道路,腳程快的,個把鐘頭就能抵達目的地。

1950年代,從香茅草提煉出來的香茅油,是製作香水和霍亂疫苗的主要原料。當時產量占全世界70%的台灣,有80%以上的香茅油就產自苗栗;三義、大湖一帶還成為香茅油主要的交易市場。於是許多居民利用沒有植栽的火炎山種植香茅,這裡也成了農民運送香茅油前往三義的重要管道。往來兩地的油農油商絡繹不絕於途,香茅古道因而得名。但是到了1960年代末期,化學香料問世,香茅油一夕間身價暴跌,再加上公路陸續開通,如今火炎山上除了少數駁崁說明曾香茅種植的歷史外,再也聞不到香茅的氣味,古道也逐漸被人遺忘。

順遊景點:華陶窯

具有生態、歷史和景觀各方面都極具價值的香茅古道,由於荒廢日久,路況欠佳;除了附近少數耆老早起到這裡登山健行,已經察覺不出過去人潮絡繹不絕的盛況。

在火炎山左近的華陶窯窯主陳文輝,近日結合林務局、學界和地方耆老實地走訪探查,並自行雇工清理出古道舊跡,期望能恢復香茅古道舊日的風貌。

華陶窯是苗栗地區著名的人文園林。由於位在火炎山下,約自20年前開始,就依照台灣早期移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適地適栽」的屯墾特性來設計庭園。因此園區除了台灣典型的民居景觀外,也積極推廣栽植台灣原生植物。在占地5公頃的本土植物園中,栽植與蒐集近530餘種的本土植物,並在造景呈現四季不同的風味;此刻正是上萬朵純白台灣蝴蝶蘭盛開的季節,夏荷、秋楓、冬梅依序盛開,美不勝收。

華陶窯表示,往返香茅古道約需半日時間,但沿途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加上視野遼闊,在腳程上有挑戰性,十分適合發展成為民眾生態之旅的健腳路線。由於參加園區導覽,需半日到一日時程,因此滿適合搭配香茅古道健行,並品味火炎山地區另一分人文美感。

林務局在火炎山自然保留區南側設有登山口標識牌,不過前往香茅古道可沿苗46號縣道,終點社苓坑就是古道起點,由此走到三義伯公坑約2~3小時。但火炎山多礫石,地質結構鬆軟,前往健行需特別注意安全。

華陶窯可代為安排一日遊或半日遊的知性之旅,但園區實施遊客總量管制,每日開放名額270人。前往必須先以電話預約,電話:(037)743611~2

原始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