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節北半球的我們四周還是一片新綠,而秋天已悄悄抵達南半球;澳洲最南方的省份南澳,也終於開始有了些許涼意。
從首府阿得雷德向郊區走去,隨處可以看見熟成的麥田和葡萄園,以及各種季節變換的指標。進入秋天的意象要多久呢?大約兩小時車程吧。

澳洲靠右行:慕芮河豪華船屋

先聲明,這趟郊遊一定要呼朋引伴一起去。慕芮河流域(Murraylands)是出名的豪華船屋郊遊行程起點。

說是船屋唄,其實更像是座可以航行的雙層小別墅。船舷四周是日光浴陽台,船艙最前方是駕駛座和玄關;後面的廚房,比起老媽成天在家耍弄的那點地方還要寬敞。面河的客廳擺上L型沙發可坐8人,更不用提旁邊還有3個精緻溫馨的雙人臥房。至於上層甲板,那更要好好炫耀!看是要挪開12人座大圓桌開轟趴,還是乾脆脫光光跳進三溫暖、隨波逐流露天泡澡,都讓人舒服得想嘆氣。

沿著新南威爾斯省和維多利亞省邊界,一路往南奔流650公里的慕芮河,是澳洲第一大河,最後在阿得雷德東南方注入亞歷珊德拉湖(Lake Alexandrina),為南澳最重要的飲用和灌溉水源。不僅重要性和美國中西部的密西西比河不相上下,遊慕芮河也很有密西西比風情:各式各樣的輪船噗噗噗地在河道間往來,還有許多船屋就停泊在楊柳飄搖的河畔,在草地上烤肉釣魚,一旁還有鵜鶘搖頭晃腦的等著撿便宜。

按國際慣例船舶得靠右行駛,在馬路靠左走的澳洲算是特例。由於河面寬廣,所以船長還放心放大家自己學開船。當地不少人會搭船屋邊吃邊玩邊住,逆流而上到雪梨附近,一個禮拜後再順向漂流回來。至於我們這種墮落也要按照計畫表的動物,學開船,辦轟趴,在河畔紮營烤肉,上船泡三溫暖、打盹、看著水鳥掠過河面,在流水聲中睡去,請至少安排兩天一夜。

啤酒和香腸:漢朵夫德風小鎮

在西元1838年,為逃避普魯士帝國對新教的迫害,一批路德教派的信徒以船長德克漢(Dirk Hahn)為首,搭乘斑馬號(Zebra)在阿得雷德登陸,並在隔年選定這處位在阿得雷德東南方的山丘落腳生根。如今漢朵夫(Hahndorf)是阿得雷德市郊最怡人的一日遊景點。

有懷舊習慣的,可以先到德克漢的舊居、禮拜堂去走走;不過來到德風小鎮,免不了吃香腸喝啤酒,由於健康概念風行,這裡的香腸也講究有機生產。除了食物,漢朵夫也有好幾家販賣手工藝、木頭玩具和飾品的小店,把幾百公尺長的街道兩邊,又樸拙又懷舊的石砌房子,妝點得十分可愛。

以道地德國料理著稱的卡爾(Karl's)餐廳、德軍飯店(German Arms Hotel),在店門口還擺上一座高高的圓型木椅,這是把一整段樹幹挖開,釘上牛皮做成的。挺著啤酒肚為我們說明椅子做法的老闆,聽到我們拜託他坐上去供我們拍照時,居然捻著翹鬍子硬是不肯就範,理由是說,如果婦女坐上這椅子就會順利的懷孕。這藉口的真假有待查證,不過當時與我同行、喜孜孜地坐上去的女性友人,現在的確身懷六甲啦!(2008貓注:而且生下白胖小子一枚,日前這位女性友人MSN上暱稱已是:〞開學第一天嚎啕大哭…")

企鵝和馬車:弗利瑞爾半島

弗利瑞爾(Fleurieu)半島上的麥克拉蘭谷地(Mclaren Vale)是南澳另一個重要的葡萄酒產區,風格跟偏德國風的巴羅沙酒鄉不盡相同。開車從阿得雷德來大概只要1.5小時,在6月的海洋葡萄嘉年華(Sea & Vines Festival)期間,還可搭當地隨招隨停的免費巴士,到各個酒鄉去品酒喝午茶。

半島臨著聖文生灣那一頭的海灘是衝浪勝地,臨著澳洲南海的那側,則充滿生態驚奇。如果時間允許,一定要到維克多港(Victor Harbar)去住一晚。

1802年,為了新殖民地僵持不下的英法兩軍,曾在維克多港的遭遇灣(Encounter Bay)談判。結果是誰獲勝已成歷史定局,不過當時在這裡慶祝勝利的幾乎都是捕鯨船。幸好200年後,還有南方露脊鯨願意游進港來。每年7~9月牠們從南冰洋北上,據說站在通往格耐特島的堤道上就可以賞鯨啦。

格耐特(Granite)島顧名思議,就是一座花崗岩小島,從維克多港搭一段靠馬匹拉動的軌道車去,是觀光客一定要做的事。但參加夜間導覽去看小企鵝,才是此行重點。這些30公分高的藍色小矮子,天一暗就紛紛從海裡跳上岸來;由於堅持循原路進出,搞得不少企鵝每天得先攀岩才能回家。

身歷其境的心得之一是:這裡的保育成果真不錯,全島大約有1,500隻,但感覺滿地都是小企鵝亂跑。心得之二是小企鵝視力差到見光就瞎,解說員也只用紅光手電筒微弱的照著;結果相機帶了也沒用,拍回來的藍色小企鵝全成了晃來晃去的紅色地縛靈。

酒神的國度:巴羅沙酒鄉

巴羅沙(Barrosa )生產的葡萄酒,不論質或量,都是全澳洲數一數二的。Orlando、Penfolds這兩家產量在全世界名列前茅的大酒廠,大本營也都在這裡。其實這裡也跟19世紀路德教派信徒移居的途徑有關。最早這批人從阿得雷德上岸,定居在漢朵夫;其後陸續從阿得雷德丘(Adelaide Hills)遷徙出去,巴羅沙便成了德裔移民最大的聚居地。

據說有不少知名攝影師千里迢迢來這裡晨昏守候,就為了捕捉這裡的葡萄藤隨視線無限蔓延、德式和英式房舍點綴在起伏的山巒間,或是太陽在葡萄架上起起落落的美景。不過就「一沙一世界」的說法來看,在餐桌上一杯深紅色的液體所帶來的視覺、嗅覺、味覺,以至於讓人覺得飄飄然的美感,也不遑多讓。

無法勝任杯中美景的,請將注意力放在這裡的自製果醬、有機橄欖油,和絕對家常口味的糕點。巴羅沙一帶人口較集中的小鎮叫塔努達(Tanunda),店名叫「1918」的餐廳料理好吃,搭配餐點的葡萄酒更好。
 巴羅沙生產的葡萄酒,平心而論,以紅酒得獎的次數較多;如果想要買點葡萄酒作紀念,不妨拿「1918」的酒單當採購單參考。


◆從阿得雷德前往巴羅沙酒鄉,除了自行開車外,當地還有不少租車公司針對個人或團體推出套裝行程,通常內容會包含旅館接送、酒鄉品酒和午餐等。

◆到格耐特島觀看小企鵝上岸,相關資訊可上網查詢http://www.graniteisland.com.au/;島上的企鵝互動中心白天關閉,僅夜間導覽行程開始前45分鐘才開放參觀。

原始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