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里山南方的小村落里佳,前往鄒族的舊獵場亞那柵那路上,會經過一座名為「天籟」的瀑布。據說在很早很早以前,一個要去打獵的鄒族人在這裡迷了路,天黑了,只好在瀑布附近打尖休息。沒想到夜裡忽然聽到山神說,要教他唱歌。「但是你要背向瀑布學,不然就會忘了。」

山神唱了迎神曲,又唱了送神曲,年輕人果然很聽話地背對著瀑布學起來,歌詞是一種純粹的吟哦,跟鄒語一點關係也沒有。隔天順利回到村裡的年輕人,不但把學來的歌教給族人,過了不久又去瀑布跟山神學唱歌。

不過年輕人最後抗拒不了好奇心,還是偷偷的轉過頭去看了看瀑布。結果只聽到山神嘆了一口氣,歌聲消失了,年輕人後來學的曲子也忘光了。現在只剩下迎神曲和送神曲,在每年的祭典裡還由大家一起傳唱著。而那座山神現身教唱歌的瀑布,便被稱做天籟瀑布。


天籟瀑布是里佳溪(烏奇哈溪)數條支流之一,清澈的溪水從這裡一路流向達娜伊谷。不過在里佳,天籟並不是來自瀑布,而是來自輕揚哼唱的山民和眾鳥啁啾。原住民愛唱歌,以鄒族為主的里佳人也不例外;牽著小孩走過巷弄的婦人、銜著芒草在彎曲山徑上蹦蹦跳跳的少年,幾乎都哼著小曲滴溜著。

但是里佳的鳥更多到驚人,吵鬧到清晨聽不見公雞啼叫,直讓人覺得天籟莫過於此。里佳位於阿里山南側、烏奇哈溪畔稍高的狹長谷地上,海拔約在1,000公尺左右。闊葉林和溪澗為鳥類提供豐富的食物來源和良好的棲息地,因此已經成為不少愛鳥人士私房賞鳥據點。

除了賞鳥,到里佳一定要到烏奇哈溪親水步道走一走。由於實施護溪多年,烏奇哈溪顯得十分乾淨。從亞那柵那吊橋往里佳大橋走去,陽光穿透清澈的溪水,裡頭多得是盈尺長的苦花魚閃閃發亮,一聽到人聲,便倏地隱身在青苔石縫裡。

里佳也是鄒族達邦社從嚼嚼斯古部落向外遷徙的第一站,接下來才陸續在山美、茶山等地落地生根。然而里佳在阿里山國家風景區裡算是開發較少的村落,因此還保留了許多傲人的自然資源。建議到里佳體驗自然最好的方式是健行,從里佳可通往嚼嚼斯舊部落、多陽山、頂笨子山,或是亞那柵那舊獵場,行程都約在半日到一日之間。例如頂笨子山,就擁有阿里山區欣賞日出和日落霞海的絕佳角度;不過就算腳程好,來回也要半天以上的時間。但是一路上豐富的鳥況、蝶蹤,甚至還有為數眾多的蛙類和蜻蜓,絕對值回票價。

貢禮之石:另類社區崗哨亭

在進入里佳村之前,路旁有一塊特殊的石頭,里佳村民稱為「貢禮之石頭」。

傳說眾神居住在烏奇哈溪支流旁一大片茂密的竹林裡,里佳人稱為「鬼屋」的地方;而貢禮之石,就是鬼神的哨兵。用都市人的口語來說,竹林是眾神居住的社區,而貢禮之石就是社區入口的守望相助崗哨亭。

除了是眾神的崗哨,貢禮之石還有一項重要的歷史意涵。相傳鄒族的達邦社在向南遷徙的過程中,一度遷至嚼嚼斯古部落,再遷至里佳、山美和茶山等地。不過鄒族人仍保有回老家的習慣,因此現在的嘉169縣道,是茶山乃至里佳族人回達邦的必經之路。回鄉的遊子清早出發,到了貢禮之石附近已近中午用餐時間,這時他們便會在石頭上擺上一杯小米酒和些許食物祈求平安。時至今日,還經常可以看到貢禮之石上擺著一杯水酒、一小塊豬肉或是米飯,除去傳說中不可知的鬼神之力外,貢禮之石也象徵著溫馨的歸鄉心情。

蓋在魚池上的民宿

過去較少開發的里佳,安靜得彷彿成了一座被遺忘在綠色山林間的村落。 最近在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和社區居民的合作下,擁有湛藍的天空、霧藍山巒和清澈溪水的里佳,將以「藍色部落」的面貌呈現在國人面前。

里佳地區的民宿,也相當有特色。嘉娜民宿的女主人平日的工作是在村衛生室裡擔任護士,客房裡的棉被枕頭,乾淨鬆軟得彷彿每天都曬過太陽。

尼亞烏支那民宿則蓋在魚池上,從房裡的透明地板看到鱘魚游動的奇異景象,令人印象深刻。

至於亞亞足農場的老闆就更豪爽了,在客房外頭,還加蓋山景涼亭,裡頭燒烤烹煮的廚具一應俱全,自己帶食物來野炊眺望山嵐,簡直愜意到了極點。

◆嘉169縣道是里佳主要的聯外道路,不過由於路幅較小,僅能通行24人以下巴士。遊客除自行開車前往外,可搭嘉義縣公車到石桌或達邦,再與里佳社區發展協會或當地民宿業者聯繫接駁事宜。里佳社區發展協會:(05)2511172;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05)2593900。

◆里佳村內沒有加油站,最近的加油站在30公里外的石桌,營業時間是早上8點到下午5點。村內也沒有提款機,目前尚未提供信用卡交易。

◆前往里佳村內包括嚼嚼斯古道、多陽山步道、頂笨子山步道,或是聯絡山美地區等步道,由於山區氣候、環境難以掌握,加上古道路徑複雜,可請民宿或社區發展協會代為商請解說員帶領前往,以策安全。

原始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