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熙攘往來的台9號花東縱谷公路拐個彎,就是阿美族馬太鞍部落;這裡的人們,生活智慧特有生態概念,從生態魚池「巴拉告」就可以得到深刻的啟示。

花東縱谷來到花蓮縣光復鄉,在馬錫山麓出現一片沼澤地,這就是阿美族馬太鞍部落世代聚居的地方。據說馬太鞍是當地的一種樹豆,族人出門時會帶著馬太鞍作乾糧,這個部落便因而得名。

造訪馬太鞍,是一種美麗的水鄉體驗。幾年前當地農會開始在這片山麓溼地推廣種植荷花,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日照不如南台灣充足,馬太鞍的荷花花莖硬是高高地冒出荷葉上。沿著木製生態步道走過荷花池,被旅人腳步驚動的白鷺鷥,撲撲撲地振翅滑行了一圈,又優雅地在荷田中落腳。綠葉、紅花和白鷺,襯著遠方藍色的山影,很難想像這裡距離車行隆隆的省道只有數百公尺遠。

到馬太鞍絕對不要走馬看花,因為旅人一定得透過親自參與,才有可能了解這個部落和自然生態間的關連。採摘野菜、認識水生動植物是基本入門技巧,學習如何像馬太鞍人一樣收成漁獲,是最有趣的部分。

巴拉告生態魚池


看起來覆滿雜草的溼地裡,裡頭其實是馬太鞍傳統的生態魚池「巴拉告」:「穿衣服」的有鱗魚,可以自行來去;「沒穿衣服」的鰻、泥鰍……,因為衣衫不整不好見人,所以住在竹筒中。竹筒之間放上細樹枝,就可以給體型最小的、「不是魚」的蝦蟹類提供蔽護。

據說馬太鞍人看一個男人賢慧與否,看他如何最有效地搭建自己的巴拉告是一個考核重點。收成的時候,把竹編的漁筌放在水塘的出水口,再把樹枝、竹架收起來,受驚動的水族一往外游,長得夠大的就會被捕獲,還沒長成的可以繼續游過水塘,下次再收成。

通過捕魚的考驗,旅人會收到一份馬太鞍初級榮譽居民證,證明你不但了解、並且具備成為一個阿美族人的心胸;當阿美族舉行豐年祭的時候,榮譽居民更可能脫離外圍那些想看熱鬧卻不得其門而入的觀光客身分,直接進到慶典中與族人同歡。

部落文化與自信

馬太鞍與太巴塱是東部最大的阿美族聚落,較靠山區的馬太鞍是縱谷阿美,靠海的太巴塱就是叫海岸阿美。馬太鞍邦查文史工作室的負責人拉藍.吾那克(蔡義昌)說,到馬太鞍來,最重要的除了體驗山麓溼地的自然生態,在了解與這片土地共存的阿美文化後,還可以改造大男人主義。

因為阿美族是一個徹底的母系社會,不但男人嫁給女人、住在妻家、財產歸女方,如果男方很會吃、體弱多病、未傳子嗣,還會被休掉。所以阿美族的男子服裝有一種特製的藤編腰帶:「功能跟束褲一樣,就是為了提醒男人不要吃太多。」拉藍.吾那克解釋說。母系社會也是自然界許多動物社會組成的型態,因為母系擔任生產、養育,延續種族生命的角色。

就是因為有著對部落文化的自信,在發展旅遊的議題上,馬太鞍顯得更成熟也更有堅持。「我們不希望改變族人原來的生活節奏,所以想到這裡來體驗、或住民宿的人,得先對馬太鞍有所了解才行。」而馬太鞍能夠提供給遊客的,還有部落裡自行培訓的專業解說員。

「人不是生態的一部分嗎?」拉藍.吾那克說:「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嘴裡喊著愛花、愛鳥,卻不愛人,這是完整的生態觀念嗎?」馬太鞍正在進行復原部落生活的劇場計畫,「文化是生活的展延,所以我們計畫讓遊客進到傳統部落生活樣態中,並透過適時的解說,了解我們的文化。」

部落傳奇:幽浮軌跡

「我們這裡是很特別的地方。」拉藍.吾那克眨眨眼說:「有很多人在這裡看到幽浮哦!」

因為沒有文字的緣故,族人們口耳相傳說,過去某某人曾在夜裡,看到半空中突然出現一道強光,或是一團大光球,眼看就要落到自己頭上了,嚇得蹲在地上的族人,隨手抓起一隻青蛙就往上扔,沒想到這些奇異的光瞬間就飛走了。

不知道為什麼,走在蛙鳴不已的荷花田裡聽這個神秘不可解的故事裡,有一種奇特的樸質趣味:「或許他們碰到的,剛好是跑來採集生物標本的幽浮吧?」我這樣問。

拉藍.吾那克笑了起來:「可能是哦!結果到現在還有很多觀測幽浮的人,會特地跑到這裡來等哦!」

除了幽浮以外,拉藍.吾那克還說,已經連續好多年,大學聯招的榜首都出自馬太鞍部落。難道是受到幽浮幅射影響?「可能是我們這裡特殊的生態文化吧,而且我們也有很像密宗一樣幫人加持的灌頂儀式。」

◆馬太鞍必體驗:馬太鞍巴拉告生態捕魚、走生態步道觀察溼地生態、騎單車遊社區,光復糖廠吃冰。

◆開車前往光復鄉大馬太鞍社區,約在台9線263公里處,由花蓮糖廠入口處對面的大全街進入。由於社區規劃有自行車專用路線,駕車請注意。

◆預約馬太鞍部落文化及生態捕魚解說導覽及自然體驗,可電馬太鞍邦查文史工作室:0915914992。

原始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