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聲明,從斗六來的人對肉圓是很挑的!在貓小時候,斗六鎮上有三家肉圓攤子,各有特色,但是唯一的共同點就是不放多餘的食材,例如香菇、栗子,甚至是香氣更甚新鮮竹筍的筍乾。這些食材太喧賓奪主,一加下去就立刻品嘗不出豬肉和粉皮原有的鮮甜。所以離鄉背井數十年,最難受的是在異地吃不到家鄉口味的肉圓。

除了鄉情驅使貓討厭鄰居的彰化肉圓、北斗肉圓之外,清蒸肉圓也是貓比較敬謝不敏的──雖然貓也曾經吃到真的很好吃的──但是大多數的清蒸肉圓粉皮蒸到一挑就爛開來,很難不讓貓聯想到其他傷風感冒時才會出現的東西啊!撇開個貓偏見不談,這幾年全台灣的小吃已經進入合縱聯橫的新局面,即使是在不同的地點吃小吃,都很有可能吃到同一座中央廚房生產出來的產品。因此口味也差不到(當然也好不到)哪裡去。

貓最初移居台北時是個窮大學生,學校側門馬路對面耀眼的黃金拱門出售的漢堡在當時可算新奇,口味就甭提了,不就是牛肉包在麵包裡嘛!但也不是窮學生常常負擔得起的項目。拱門旁的小巷內,是一大片鬧中阥靜的住宅區,當年記得有許多棟是大學教職員宿舍,沒課時如果在這裡閒晃,難保不碰到教授。傍晚的小巷稍稍車馬喧鬧直至夜深,然後會有幾個小吃攤推出來,杵在巷道轉角處做起生意來。我第一次在斗六以外的地方吃到覺得「稍稍可以稱做好吃」的肉圓,就在這溫州街小巷內的小吃攤。

老板娘是個身材稍微豐滿的歐巴桑,好像生了三個小孩,只有老大是男孩,當年才剛唸小學;老闆好像以開計程車維生,不過當然是家計難以維持,所以晚上八、九點開完計程車後,會再到攤子來幫忙端菜算錢,或是把寫功課的小孩帶回家再拎著補充品來。くまさん及其他同學覺得這攤的特色是台南意麵,煮意麵據說也是有訣竅啦!不外是太久就爛、太短就生之類的煮麵通則,但是不管貓帶誰去吃,那個誰都一定會對老闆娘煮的意麵讚不絕口。但是貓對肉圓較有好感,內餡雖然不如斗六肉圓有新鮮竹筍丁可以豐富口感和嚼勁,而且也很像是中央廚房做出來的,但是
因為炸的時間長短剛好,所以被貓列入可以高度接受的範圍內。

學生雖然窮,偶爾也是可以叫兩樣小菜或一碗湯來配。燙空心菜真好吃,其實只是空心菜燙好起鍋,加點油、醬酒膏和蒜末下去拌一拌而已,單純又好吃。全台灣可能只有以前在斗六吃肉圓會附免費例湯,湯看各家店不同,各自推出排骨湯甚至柴魚蘿蔔湯以饗顧客。
在這裡,口感醇厚的四神湯是肉圓絕配,不僅薏仁、准山、芡實入口即化,豬腸也燉到軟嫩好嚼。豬血湯也很讚啦!豬血切得大小適中,吃起來就像是鹹味QQ果凍,有嚼感但不過軟,也沒有太多泡泡,大家知道吧?豬血裡總是會有泡泡,每於吃到泡泡就覺得口感粗糙。貓不愛加沙茶,生韭菜味道太衝也不太愛加,整碗端上來只有剁碎的酸菜浮在豬血上,但是以小吃攤該有的水準來看,還是好。

畢業後這幾年一直留在台北工作,成家後更難得有機會回南部。有時實在受不了,就會跑去溫州街小巷找肉圓吃。不過時事變遷真的大,小吃攤從最早的路邊攤發展到亭仔腳小吃店,不過那個煮食的手推車還是一直擺在門口,變成貓認路的指標
──因為沒有招牌才是小吃攤的世界。每隔兩三年我就會跑回去那一帶,在夜色裡仔細的找尋那攤子的日光燈, 和氤氳蒸氣後老闆娘胖胖的和善的笑臉。這麼多年過去,老闆娘似乎改變不大,還是矮矮胖胖的歐巴桑身材;一隔兩三年,她看到我還能認出我來,經常高聲笑著高 興得不得了。

但是其他事就變化大了,當年剛唸小學的小男孩,轉眼大學畢業了,算了算,應該也到了適婚年齡。小女孩已經出落得標緻動人,有一兩次去的時候不見老闆娘,光看到攤子後面的漂亮美眉,還以為自己走錯地方。
亭仔腳也換過好幾處──只要有樓上住戶抗議就得搬家,只不過總是在溫州街某條巷內轉角,有幾年在洗衣店斜對面,有幾年在崔媽媽附近。

幸好肉圓的口味也沒有怎麼變,燙好的空心菜拌上蒜末還是香得讓人忍不住大口吸氣。上次放長假回台北過年,居然也忙到沒有時間去,一直到回到澳洲,才想起好久沒有肉圓吃了。特別是在這樣的深夜,四下無聲,走出去的巷子轉角雖然有盞日光燈,不過那是教堂的招牌,讓人惆悵得不得了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