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對於首都的設計,雖然各有巧妙不同,但無論國家大小、國力強弱,象徵主權中心的首都,總脫離不了一個「大」格局:大馬路、大房子、大官員……。但是以一個國土面積將近一千萬平方公里的廣大國家來說,加拿大的首都渥太華,卻在大格局裡,很獨特的顯現出一種兼顧小巧美感的彈性尺度。

兼具市井風情的大都會

異鄉人在市區裡肯定是找不到停車位的,就像全世界其他的首都一樣,所有重要到出入一定得以汽車代步的人,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聚集在首都裡用掉所有的停車位。但是,對旅人來說,有什麼關係呢?反正在渥太華,旅人最佳的移動方式就是步行。唯有以自己的速度,自在地移動雙腳,才會在有限的旅程中,產生足夠的餘裕,去欣賞渥太華人性化的一面。

跟加拿大第一大城多倫多比較起來,渥太華之於旅人而言,無疑地更具有市井生活的吸引力。因為渥太華最吸引旅人駐足的景點,幾乎也就是支撐渥太華這個城市運作的原因:國會大廈、總督府邸、國家畫廊、文明博物館、總督運河、皇家鑄幣局……。在政治上,渥太華以地理的優勢,均衡地照顧著英法兩個不同語系的人民;在文化上,藝術風氣鼎盛的渥太華,更稱得上是全加拿大的櫥窗。在渥太華市區走上一遭,正是了解加拿大對於國家、政治、主權和民主觀念最好的途徑。

總督運河 最佳散步路線

渥太華市區觀光,地理上大概可以分成兩個區塊,一是國會大廈周邊,其次是越過渥太華河到胡爾(Hull)區。除此之外,總督運河則是最佳的散步路線。不管是在清晨還是黃昏,秋天的楓紅在質樸穩重的古典建築間,如火焰般燎燒著、在鏡面般的運河上倒映,簡直讓人分不出真實和虛幻的分界。過了這個季節,從更北方吹來的風雪會將河水凍結,想要再體會真實和虛幻並存的美感,又得挨上長長的一段寒冬。

以常民生活為尺度所建造出來的大格局裡,兼具了小市民和步行者的視野。在國家要員宏偉的宅第旁,拐進小巷,就看得到居民在自宅側牆繪製的美麗壁畫。這是旅人秋日在渥太華散步特有的華麗遭遇。
早期開拓加拿大的兩股主要勢力,分別是在魁北克的法裔移民,以及在安大略的英裔移民。大大小小的湖泊和長滿森林的小山丘形成的渥太華,只是一個位在蒙特婁和多倫多中間的毛皮交易站。

揉合英法族群的中間之城

1860年代,拜充足的水力所賜,渥太華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鋸木中心。權力因而伴隨財富而來,1857年,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宣布這個泥濘的、凹凸不平的小城為加拿大省的首都。要不然,在此之前,為了表示平等,國會每4年就得從魁北克搬到多倫多開議,4年後再搬回去。

現在渥太華是加拿大第4大城,人口約在100萬人左右,比例最高的是政府公職人員,上個館子吃飯,隔壁桌坐個一品要員絕不稀奇。其次是旅遊相關行業,因為每年到訪渥太華的遊客人次高達400萬人次以上。近年來由於積極發展高科技產業的緣故,渥太華現在也有個別名,叫作「北矽谷」(Silicon Valley North)呢!

原始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