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在《聖經》裡,扮演著非常傳奇的角色。〈出埃及記〉中,為了前往耶和華應許給猶太人的「流著奶與蜜之地」,先知摩西帶領數十萬名族人通過埃及北方,再南下西奈半島,直到面臨紅海的阻隔。

紅海不僅為故事增添戲劇張力,它也象徵著猶太人與多神教信仰的徹底分離。因此過紅海這一幕,在好萊塢電影中,都以各種聲光特效,極致地描繪那幕狂風吹開紅海形成兩道直立高牆,並從其中露出陸地的情景。這場數十萬人在埃及士兵的追趕下,浩浩浩蕩蕩渡過紅海的畫面,總是讓人震撼不已。

然而讓人好奇的是:在摩西離去埃及的最後一吋土地,步入紅海的那一刻,是否曾經轉過頭去,看看兩側的海水高牆裡,是什麼樣的奇異景象?若說要透過現代人的瞳孔,去想見幾千年前摩西所看到的景致,那麼以色列國土最南端的以拉特(Eilat),無疑地是體驗傳奇的好地點。

以拉特 應許之地門戶

以拉特是以色列唯一臨著紅海的出口,它在地理和戰略位置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在聖經故事中,還記載著衣索比亞女王席巴非常仰慕智慧的所羅門王,因此渡海前來並與所羅門王結成連理;據說席巴女王就是從以拉特登陸的。現在,以拉特的碼頭還是停泊著各式風帆船、快艇、遊輪,一年到頭豐富的水上活動,已經使它成為該國最熱門的度假勝地。

但以拉特之所以迷人,主要是因為它擁有長達五公里的珊瑚礁岸。完全沒有河川注入的紅海,不但鹽分稍高,也不會因河流帶來污染。所以這裡的珊瑚礁生長狀況良好,在全世界潛水運動的愛好者口中的紅海,可不比基督徒心中的耶路撒冷遜色。

與陸上的高溫比起來,紅海沁涼的海水特別有魅力。從約旦邊界到埃及邊界,以拉特略呈米黃的沙灘上,到處可見脫了衣服就撩下水的人群。夜裡的以拉特更富熱帶海洋城市的熱力,上百家俱樂部、餐廳,多得是通宵營業;即使在安息日,愈夜愈熱的夜市人潮絲毫不曾歇息。比起北方的宗教聖城們,以拉特顯得既現代化又容易親近。作為前往上帝應許之地的門戶,以及和智慧結合的起點,以拉特這個城市預示了現代生活的活力,更顯現了在動亂中,和平的可能和可貴。

潛水探珊瑚 海豚來伴游

來到紅海如果不下水,簡直就是辜負造物者的美意。

鮮紅的、藍綠的、鵝黃的軟硬珊瑚、海扇、海百合、海綿,鋪陳得海底一片繽紛;獅子魚、蝴蝶魚、小丑魚、紅海針魚、天使魚、海鰻……就在其間游走。最讓人心跳加速的是,這般襯著澄藍的海水、迥異於陸地的瑰麗,只需走入海裡半人高的地方往水裡看就是了,一點也不遙遠呢!

以拉特沿岸有相當多出租潛水用具的地方,兩人一組、由教練講解和帶領,並租用全套的蛙鏡、呼吸管、蛙鞋和潛水衣等全套浮潛用具,價格從美金35元起跳。不會游泳的旱鴨子別只是望海興嘆,一種專為初學者設計的 Snuba Diving 在這裡也很盛行。在教練指導下,兩人一組的穿上潛水衣,腰間繫上鉛塊以幫助下潛;氣瓶由一艘小充氣筏載著,由一條長約6公尺的管子通到呼吸器裡,如此一來,潛水者就可以自由地在水底行走,又不用自己揹著沉重的氣瓶。

在進行潛水活動時,教練通常都會嚴格要求參加者仔細聆聽行前說明,並學習在水裡溝通的手勢,並希望你不要去觸摸任何水族和珊瑚,只要學習成為一條路過的魚,以免對生態造成更大的負擔。

紅海另一項有趣的水上活動,是到海裡和海豚一起游泳。10年前海豚礁(Dolphin Reef)開始運作時,從黑海進口了4條海豚,後來這些海豚共生了10隻海豚寶寶。目前這些海豚被圈養在紅海邊,但隨時可以自由進出。遊客可以租用全套浮潛設備,在教練的陪同下,到海灣裡和海豚一起游上半小時。

由於這項活動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娛樂人類,教練會要求參加者不要主動地追趕海豚。不過這些與人類接觸甚久的海豚,經常會游到附近,彷彿笑著一般咧開嘴觀察你一陣子,甚至頑皮地從你身旁擦過去,真的是非常難忘的體驗。

潛艇下沈六十米 不沾水也玩水

想要一探紅海迷人的海底世界,又不想把腳弄溼的話,以拉特的水族公園(the Underwater Observatory Marine Park)是不錯的替代方案。

這座水族公園內有三個主題館,展示當地的珊瑚和海洋生物。水下觀察室的周圍則已固著在珊瑚礁中,遊客只要透過玻璃便可輕易觀察到珊瑚礁生態。如果這樣還不過癮,遊客還可以再搭一段黃色潛水艇,潛入水底60公尺深的地方,從潛艇圓形的壁孔裡看看紅海的海底。

值得一提的是,紅海多少由於水上活動而毀損了原有的珊瑚礁,因此水族公園正在進行的珊瑚復育計畫,包括讓當地學童認養斷裂的珊瑚,當這些珊瑚在館內復育到一定程度可以放回海中時,學童還會被邀請回來看著標有自己姓名的珊瑚被放回去。

另一個隔水觀察紅海的好地方,是當地頗具盛名的海星餐廳。外觀看來就像顆五角星星的海星餐廳,乾脆就把餐室蓋在水底,客人用餐的時候,窗外就是色彩鮮艷的珊瑚和優游其間的熱帶魚,真是最好的借景。


亭拿國家公園 以色列建國資產

據說渡過紅海的摩西和族人,跟著就進入了西奈的曠野。根據當地的考古成果顯示,在以拉特北方五十公里處的亭拿國家公園裡,就留下不少古代埃及人和猶太人居住過的痕跡。

除了西元前四千年的銅礦坑遺址外,亭拿的地理景觀也頗值得一看。由於這裡以前曾是河谷的緣故,蘊含大量不同礦物質的沉積岩,讓這裡的岩層顯得色彩繽紛。亭拿的地標則是岩壁被風化、形成高達50公尺的「所羅門之柱」,以及看似野柳女王頭的「蘑菇頭」。

曠野對以色列人的重要性,除出現在聖經故事中外,在廿世紀的以色列復國運動中,更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喚起寸土必爭的以色列重視曠野的,就是第一任總理班古里揚(DavidBen-Gurion)。

班古里揚是第一位看出曠野在經濟上具有潛力的人。他的名言就是:「如果以色列不終結沙漠,那麼沙漠就會終結以色列。」在班古里揚的領導下,一連串的開發計畫終於在南部的不毛之地,改造出不少綠意盎然的農場。班古里揚去世時,遺願是要葬在曠野之中。現在班古里揚和夫人寶拉的墓,併排沉睡在「尋」(Zin)曠野的星空下。許多猶太人前去瞻仰時,會在墓旁放上石頭,以表達對這位領導人物的敬意。由於地點稍高,這裡同時也擁有放眼「尋」的最佳視野。

原始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