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香港這顆女王皇冠上的珍珠移轉回中國的時刻,從赤臘角地面上升起的白色玻璃鋼構新機場,毋寧是香港渴望脫去殖民地外衣,重新自我定位的最佳表徵。

經常有人形容機場是一個國家的門面,但是旅人很難得能在一座機場裡閱讀到當地人民的集體意志。體會到這點的英國國寶級建築師諾曼福斯特(Sir Norman Foster)便運用了最大量的玻璃來顯示香港國際機場意義上的輕盈:屋頂、外牆、輕軌電車、隔間……;至於作為主結構的白色鋼架,線條則簡練得有如鳥類雙翼的骨架,絲毫沒有多餘之處。

機場的中心區域,當然是香港傲人的商業活動,除了名牌,傳統的陳皮梅、鳳仙裝、萬金油,全都以現代化的面貌出現在貨架上。去蕪存菁的結果,讓往來於這個亞洲金融、交通輻輳的旅人,立刻就能感受到香港不拖泥帶水的脈動,以及它在九七之後重新出發的心情。

這種地域特性讓我想到,當旅人候在機場一隅,渴望到達將去之處的心情,莫過於諾曼福斯特對香港國際機場的闡釋了:「不論以何種方式去詮釋,飛行,都應該是一種提升的體驗。」(Flying should, in every sense, be an uplifting experience.)

原始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